合并临近,浅析以太坊分叉的可行性

随着以太坊合并升级逐渐临近,加密圈内关于“升级后以太坊矿工将何去何从”的话题再次被广泛讨论,近日常驻美国的加密老玩家郭宏才(Chandler Guo)建立以太坊分叉讨论群,在Twitter Space上宣扬以ETH-PoW点燃了关于ETH分叉的热度。

结合目前讨论的观点来看,普遍认为以太坊矿工的选择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太坊转PoS后去支持其它使用PoW或显卡挖矿的区块链网络,比如以太坊经典(ETC)、KadenaConflux、Monero、Ravencoin等,另一种是对以太坊进行硬分叉,分叉后继续采用PoW共识机制。本文PANews将对上述两种方案的可行性展开分析。

矿工迁移,至其他PoW网络可承载量较小

在以太坊矿工迁移至其它PoW网络的方案中,目前市场对以太坊经典网络的呼声最高,在该利好预期下,ETC代币在近一个月内迎来约170%的涨幅,同时期ETH的涨幅约为52%。此外,截至7月28日,根据2Miners网站数据,近一个月以太坊经典网络的全网算力增长约19%,同期以太坊全网算力增长约9.3%。

合并临近,浅析以太坊分叉的可行性

从代币价格和全网算力增长来看,市场似乎较为看好以太坊经典网络将承接以太坊合并后的算力和生态等,而且比特大陆旗下的蚂蚁矿池也表示,已投资1000万美元来支持ETC生态系统发展,并计划投资更多资金以加强生态建设。

但是目前以太坊经典网络全网算力约为25TH/s,而以太坊全网算力约935 TH/s,相差近37倍,在以太坊矿工大举迁移至以太坊经典网络后,必然导致全网算力激增,挖矿难度大幅提升。此外,目前ETH和ETC的价格大约相差42倍,矿工迁移至以太坊经典网络后的挖矿收益也会面临大幅缩水的问题。

合并临近,浅析以太坊分叉的可行性

同时以太坊经典网络的生态发展有限,根据DefiLlama数据,截至7月28日,其生态仅有3个DeFi项目,分别为HebeSwap、ETCSwap和Swap Cat,即使在多重利好的刺激下,目前的生态规模也难以支撑ETC代币长期维持在较高市值。在上述多因素的影响下,届时挖矿成本可能超过收益,导致部分矿工选择离场。

除了成本收益不对等外,由于以太坊经典网络全网算力相对较小,以太坊矿工迁移后,存在单个大矿工或几矿工联手造成51%攻击的隐患,比如以太坊排名前六的矿池,最低挖矿算力约为49TH/s,均高于以太坊经典全网算力。相比于以太坊经典,其它区块链网络全网算力更低,比如Ravencoin全网算力约为2.6TH/s、Monero全网算力约2.8GH/s等,均难以承接目前以太坊矿工的迁移。

想分叉,搞定生态是难题

由于其它PoW网络难以承载以太坊矿工的全部算力,迁移后很可能导致成本收益不对等,接下来看看讨论较多的以太坊分叉方案。在加密行业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对区块链网络进行分叉并不陌生,出现分叉的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是技术原因、价值观差异等,比如著名的BTCBCH分叉、以太坊和以太坊经典分叉等。

与上述分叉相比,此次以太坊合并升级后进行分叉所面临的挑战更多,比如BTC主要用于转账支付领域,导致其分叉只需要得到矿工支持即可,即所谓的“算力之争”。作为智能合约公链之王,目前以太坊生态已形成一定规模,其分叉将涉及成千上万个Dapp与协议,以及链上数百亿美元的基础资产,所以此次分叉将是整个生态的选择,其复杂度远超过此前任何一次分叉。

简单来说,比如以太坊升级后分叉出一条PoW机制的区块链ETH-PoW,那么以太坊生态上的Dapp和协议就需要做出选择,而不同Dapp和协议之间又是相互关联和嵌套,比如无聊猿等NFT项目都需要NFT交易平台、DeFi协议均需要预言机等,那么前者的站队必然跟随后者。同时DeFi已经成为整个Web3世界的基础设施,也占据整个生态的半壁江山,绝大部分链上活动最终都会依赖于交易、借贷等DeFi协议,所以DeFi协议的选择也将对其它领域的应用产生重大影响。

众所周知,DeFi应用之间可组合性强、相互依赖,应用之间已经难以割裂,比如用户往往会在借贷协议如Aave上抵押BTC和ETH等资产,借出稳定币USDCUSDT等,然后将借出的稳定币质押到Curve提供流动性,或者通过Uniswap购买其它代币资产等,应用之间这种紧密的关联性,会造成选择的趋同性。假设Aave和Uniswap选择以太坊升级后的PoS链,基于对协议安全性、用户粘性、资产规模等考虑,Curve也将做出同样的选择。头部DeFi协议的选择,将大概率成为其它协议的风向标。

对于DeFi协议而言,最重要的是USDC、USDT等基础资产,所以协议的选择将会基于资产方选哪边。我们知道,这些资产是由实际的抵押物做支撑的,其内在价值不会随着在分叉链发行一个分叉代币而发生根本变化。以目前市值近540亿美元的USDC为例,其发行量不会由于ETH-PoW链出现而翻倍,因为背后的美元储备没变,其总价值还是540亿美元,所以如果发行方Circle公司仍然选择升级后的以太坊链,那么ETH-PoW链上的“USDC分叉币”由于没有储备支撑,将不会得到认可。

而如果Circle决定将USDC分配到两条链上,那么按照什么比例分配也是值得考虑的问题,同样分配后的“定价”也需要考虑,比如是每条链上的USDC都对应1美元,还是两条链上的USDC总价值为1美元。此外,如果以太坊矿工进行分叉的话,那么如何协调庞大的矿工群体选择同一条分叉链,会不会造成矿工们纷纷自立门户,形成多条分叉链的“群雄割据”局面,届时Circle的选择或许会更加艰难。

除了USDC外,以太坊上还有USDT,如果两者选择同一条链,那么DeFi协议的选择就相对简单,但是如果USDC和USDT两者选择不一致,比如USDC选择PoS链,USDT选择PoW链,那么协议方该如何选择将会更加复杂。

从商业角度考虑,USDC和USDT等资产方的选择势必是为了自身发展,有利于扩大资产发行量,而对发行量有着重大影响的就是“用户需求”,如果用户的需求提升,有更多用户愿意以手中的美元换取该资产,那么其发行量也会随之上升。得益于DeFi、GameFi、NFT等领域发展,近两年USDC市值增长约45倍,所以生态繁荣才能推动增长,只有生态规模越来越大,需求越来越多,Circle公司才能发行更多USDC,赚取更多收益。所以无论是USDC,还是USDT,他们的选择都是基于未来区块链网络的生态能否持续发展以扩大自身规模。

从以太坊经典网络的发展历史来看,失去V神这一精神领袖,以及以太坊核心开发者社区的支持后,其生态一直停滞不前。如果以太坊升级后,矿工们分叉出ETH-PoW链,那么在没有V神和其他以太坊核心开发者的支持下,ETH-PoW链能走多远,将是一个疑问。在以太坊经典这个前车之鉴下,以太坊上丰富的生态和资产有多少是敢于“豪赌”一把呢?

小结

无论是迁移至其它PoW网络,还是进行以太坊分叉,都会面临诸多问题。迁移至其它PoW网络,会导致算力激增,成本收益不对等,而进行以太坊分叉,在没有V神等以太坊核心开发者社区的支持下,其前景堪忧,难以得到资产方、协议和应用,以及用户的青睐。现有以太坊挖矿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在以太坊升级转PoS共识后,是否会有新的解决方案出现,也值得期待。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只是转载分享,不代表赞同其中观点。请自行判断风险,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文转载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只是转载分享,不代表赞同其中观点。请自行判断风险,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